• 北京展览馆北京展览馆
  • 北京展览馆王鹏空间艺术作品“研山”
  • 北京展览馆“研山”一角
  • 北京展览馆米芾《研山铭》第二部分:研山图
  • 北京展览馆“曲水流觞-五道”之琴
  • 北京展览馆“曲水流觞-五道”之茶
  • 北京展览馆“曲水流觞-五道”之书
  • 北京展览馆“曲水流觞-五道”之书
  • 北京展览馆“曲水流觞-五道”之香
  • 北京展览馆“曲水流觞-五道”之花
  • 北京展览馆钧天坊创始人王鹏在展览现场与观众交流
  • 北京展览馆展览现场
  • 北京展览馆展览现场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 北京展览馆展览现场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 北京展览馆人文雅集陈设
  • 北京展览馆人文雅集陈设
  • 北京展览馆人文雅集
  • 北京展览馆人文雅集
  • 北京展览馆人文雅集
  • 北京展览馆人文雅集
  • 北京展览馆人文雅集
  • 北京展览馆人文雅集
  • 北京展览馆人文雅集
  • 北京展览馆人文雅集
  • 北京展览馆人文雅集现场观众
  • 北京展览馆

另一種音樂生活丨北京音樂生活展紀實

编者按:在刚刚结束的北京音乐生活展上,一张琴、一本书、一壶茶、一瓶花、一炷香,置身于饱含传统人文元素又富于当代艺术精神的美学空间内,传统文人雅趣被重新演绎,同时映射出生活新主张。

(撰文、编辑 / 云章)

【展陈丨生活之美学】

        5月8日至10日,由中国乐器协会、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主办的北京音乐生活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应北京音乐生活展邀请,钧天坊主人、当代斫琴与演奏艺术家、美学空间设计师王鹏携空间陈设领域的最新创作——大漆木雕作品“研山”与“曲水流觞-五道”亮相北京音乐生活展的国风馆。这也是此两件作品在国内的首次亮相。

        此次参展的王鹏空间设计作品“研山”,创作灵感取自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的《研山铭》(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第二部分——手绘研山图。《研山铭》为米芾最具代表性的大字书法墨迹作品,该长卷书画合璧,描摹了一方传承有序的古灵璧石名品。这方奇石,可以说是迄今最早见之于书画图录的一方赏石名品,也是案几供石之本原。据载由南唐后主创制,后来辗转流传到爱石如命的米芾手里,米芾如获至宝,对之爱不释手,每每观赏把玩,往来物我,如临奇境。后为之作《研山铭》长卷,走笔描摹,文图并茂地呈现出这块奇石的形貌与神韵,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经典。

         历史跨越近千年,王鹏以木雕漆器的传统手法结合古琴制作工艺,对历史上这件深具人文内涵和传奇色彩的“研山”进行了重新创作。作品素材虽取自案几供石,但艺术家将其尺寸放大数十倍,以兼具写实与写意的当代艺术表现手法,用充满音乐韵律感的简洁线条塑造其流转不绝而跌宕起伏的脉络走势(出于作品整体气韵的考虑于两端增加了山体的延续造型),以古琴传统制作中的大漆工艺赋予作品深沉、饱满而润泽的色调,成就了这座灵动而奇绝的当代“研山”。作品体现了王鹏对古代传统文人情怀的敬意,而这种尊重山水自然的人文精神传统更通过他的再创作得以继承和延续。

        “我想用这件作品唤醒当代人去寻找那些永恒不变的艺术精神。”

                                                                                              ——王鹏

        而另一组作品“曲水流觞-五道”,则是一个概念的置换——以中华五道“琴书画茶香花”为体、“曲水流觞”为形为用的空间场景的精神重构:现场以素朴的木雕水纹搭建婉转河流,“琴书画茶香花”则以当代艺术陈设的表现手法展现,并沿着水纹的流动线条依次如“羽觞”陈列其中,成为空间艺术所虚拟的“文化历史长河”的一部分。古之“曲水流觞”描摹的是文人洒脱放达、任性抒怀的盛景;今之“曲水流觞-五道”则寓意中国文化传承的脉络如水一样流转不息,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所有宝贵而光明的品格也将跨越古今而长存不衰。这道长河中流动的,是中华文明的血脉延续,是音乐与精神的自然律动,更是至善至美的生命追求。

        此次展览王鹏将传统元素与朴实的传统木艺漆艺融合,建构出朴素、深远的意境。“研山”与“曲水流觞-五道”两件作品并通过山水方位的组合重置,构成深具传统人文内涵的当代艺术空间装置。山川自然与人文审美相互映照,相得益彰。

        此外,钧天坊在观众体验区内布置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人文雅集,每日为观众献上两场演出,与观者及时互动交流。每场演出都由钧天坊人倾情演绎,古朴的丝桐之声伴随着主持人优美的诗歌念诵,灵动而雅致的生活气息弥漫全场。

        这是人文传统穿越千年的再现,也是当代人可以触及与体味的另一种音乐艺术生活方式。

 

【雅集丨故事的空间】

        灯光开启,琴人缓慢入场。伴随着解说人隐匿在暗处的轻语吟诵,素手操缦,琴音流淌。

        间或有一管箫,高古、淡远,哀而不伤,缭绕着清朗的弦韵,仿佛穿透丝桐三千年的身世。

        有歌者笑容明媚,嗓音曼妙,歌尽古人深寂、清冷的情怀。

        空间另一处,琴书茶花香静列,与此风雅歌乐遥相呼应。

        墨色铺陈,写意浓淡。

        茶泽四溢,茶器玲珑。

        这边厢,一双纤手,将花束轻盈安放在花器中,眼波流转,暗香浮动。

        那边厢,香具毕至,沉香明灭,青烟袅袅。行香人步生莲花,将一缕芳息款款带入琴人的故事中。

        一曲奏罢,故事还在讲。乐音诗情画意,旁白活色生香,带领观众走进传统艺术普及与体验的世界中去。

        故事里的每个人,都言行淡远,以至于褪却悲喜,全然沉浸;座中人听得认真,几乎忘记现实的温度,只去感悟清恬山水,抑或浓墨重彩的历史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