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试听:
………………………………………………………………………………………………………
琴曲《胡笳十八拍》和《大胡笳》、《小胡笳》,都是以后汉蔡文姬的故事为题材的琴曲。
蔡琰,字文姬,是汉代著名文学家、琴家蔡邕之女。她博学有才,且从小受其父亲才艺的熏陶,妙于音律,琴艺甚佳。其父亲夜间弹琴弦断,她能听出断的是第几根弦。汉末战乱,文姬不幸被陷于匈奴,迫为王妃。后生二子,且得到宠爱。然而思乡之情挥之不去。而后曹操将其赎回中原,她又不舍骨肉之情,处于两难境地中的文姬感到非常矛盾和痛苦,相传文学名著《胡笳十八拍》即为她此时所作。
胡笳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以其音量宏大,常用于军乐。又以其声音悠长凄厉,适合表现思念哀怨之情。初唐时,琴界盛行沈、祝二家的代表曲目《大胡笳》和《小胡笳》。现存最早大、小《胡笳》的曲谱,均见于明代朱权《神奇秘谱》。在唐代,大、小《胡笳》常被同提并称,琴家薛易简称其为“胡笳两本”,琴家陈康士称之为“二胡笳”,这是因为两曲具有血缘关系,虽然它们规模不同,但是其题材、基本意境、音乐特点是一致的。唐代琴家董庭兰兼收沈、祝二声,善弹大、小《胡笳》,并整理其曲谱。比他稍晚的琴家薛易简在17岁时就能演奏大、小《胡笳》。当代琴家陈长林先生对《大胡笳》进行了打谱和演奏。
现存《胡笳十八拍》最早见于清初《澄鉴堂琴谱》,其作者尚不能确定,有认为是蔡琰原作,也有认为是唐代董庭兰作。同名抒情诗见于南宋朱熹所编《楚辞后语》,这首诗是继蔡琰《悲愤诗》、刘商《胡笳曲》以及王安石等人诗作之后,关于“文姬归汉”这一题材的又一诗作。
这首琴曲分为18段,各段主题分别为:一、红颜随掳;二、万里重阳;三、空悲弱质;四、归梦去来;五、草坐水宿;六、正南看北斗;七、竟夕无云;八、星河寥落;九、刺血写书;十、怨胡天;十一、水冻草枯;十二、远使问姓名;十三、童稚牵衣;十四、飘零隔生死;十五、心意相尤;十六、平沙四顾;十七、白云起;十八、田园半芜。
全曲充满了愤怨悲切、思国怀乡之情与骨肉分离之痛,而去往两难、一悲一喜的复杂情感也沁人肺腑。《五知斋琴谱》的解题说“篇中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为古今之离别调也。” 历代文人对此曲表现出了强烈的共鸣,也常被借以寄托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因而在宋末元初广为流传,至今仍是极受欢迎的大型琴曲作品。